仙桃:退出机制催生代表履职新境界
易赶帮 彭继红
“我是市人大代表林长江,你们的搅拌站整天浓烟滚滚,呛得我们的村民受不了,请你尽快出面解决这一问题。”2015年8月12日,在仙桃市公路局局长肖松柏的办公室,市人大代表、长土尚口镇林湾村村支书林长江,“亮”出自己的身份,代表村民反映问题。
原来,市公路局有个项目正在林湾村施工,搅拌站鼓风机出了故障,浓烟四散,村民们受不了,多次向搅拌站反映,也没人理会,只得找村支书,希望这位人大代表能出面解决。村支书二话没说,揣上“代表证”就进城,径直找到项目部的上级。
公路局局长当然知道“支书代表”的份量,当即答复“林代表”:先停工,检修、更换设备,什么时间不冒烟了,再开工。有如一阵轻风拂过,问题很快得到解决。
在仙桃,像“林代表”这样,公开“亮”身份,履行代表职责,维护民众权利,反映群众疾苦,提出批评建议,已成代表工作常态。这得益于仙桃市代表退出机制的建立。
仙桃市人大常委会认为,人大代表是选民的“代表”。代表不是政治待遇,也不是荣誉称号,为选民说话、替群众办事是代表的职责与使命。代表如果远离选民,不能履行代表职责或履职不力,就失去了当代表的意义。他们在调研中发现,一些代表工作变动,离开了原选区;一些代表只忙于自己的事,代表活动很少参加,没有发挥代表应有的作用。于是,从去年5月开始,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代表退出机制,规定调离本行政区、调离原工作岗位,不能密切联系选民,难以尽到代表职责的;违纪违法,损害代表形象,丧失代表先进性的;履职能力、意愿不强,工作不主动,当“挂名”代表、“哑巴”代表、“举手”代表的;未经批准两次不参加人大组织的活动的,应当罢免或是劝其辞去职务,终止代表资格。
代表退出机制的建立,打破了代表身份终届制。去年,市人大常委会动员19名因工作变动,不便于履职的市人大代表辞去了代表职务;对长期不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“挂名代表”,依法终止其代表职务,并及时进行补选。
在推进“请辞”的过程中,有的当代表多年,对人大工作充满感情;有的搭带个人利益,过份看重代表荣誉,不愿意辞职。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的同志多次上门,讲代表法的有关规定,宣讲代表应尽义务,讲代表脱离选民,不利于代表作用的发挥,讲主动请辞“让位”是对民主法治建设的支持,入情入理,最终,所有的同志都心平气和,主动辞去了代表职务,使这项制度圆满落地。
代表退出机制的落地,形成一种看不见的约束与鞭策,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。市人大代表、民营企业家付立新,听说城南太子湖工业园三岔路口和挖沟社区出口,3个月内发生了10多起交通事故,给当地群众造成很大危害。于是,付代表实地调查,发现工业园和挖沟社区出口,除了本地居民和学校学生,还有近5000多名员工进出,路况好、车辆多、车速快,路口无任何警示标志,安全隐患极大。付代表将调查报告及相关建议及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,代工委当即转交市公安交警支队办理。这一建议引起交警支队高度重视,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,决定在这2个“夺命路口”,安装减速带、限速标牌及爆闪提示,消除安全隐患。
代表们除了倾情于群众切身利益维护,关心群众的生产、生活“小事”,更关注仙桃改革发展的“大事”,并为此倾注大量心血与智慧。根据省国土厅的普查,仙桃富硒土壤540多平方公里,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%,特别是郑场、三伏潭、胡场、沙湖等镇处于富硒密集带。市人大代表郭传宏提出了“大力发展富硒产业,建设富硒农都的建议”,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。年初,市委市政府在武汉召开了新闻发布会,宣布正式实施富硒农都项目,还制定出台了《关于加快富硒农都建设的意见》,拿出真金白银,启动这一项目建设。
不久前,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任王军娥对这一重点建议进行督办。率农办、水务、国土、交通等部门一把手,实地调研,现场督办相关项目,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。目前,市农办的扶持资金、国土部门的土地平整、水务部门的涵闸泵站维修、沟渠疏挖等项目已落实,郑场1000亩富硒农业示范基地的项目也已启动。
“就是要像这样当代表!”为群众说话,替群众办事,代表的话有人听,管用,人大代表的荣誉感、责任感高涨,使命感、成就感升腾。市人大常委会顺势而为,创新提出了在全市兴建“人大代表之家”和“人大代表工作室”的方案,以此汲取代表智慧,汇聚代表能量,进一步服务群众,服务大局,监督、促使相关政策和工作落实。“代表之家”使代表履职有阵地,有制度,有计划,有成效,成为仙桃人大工作品牌。
全市建立起38个代表之家和代表工作室。这一平台既是社情民意收集室、政策法规宣传室、社会矛盾调处室,又是群众意见转办室、建议办理督办室、履职经验交流室。每月15日,代表工作室里集中3至5名市、镇人大代表,确定一个主题,或视察,或座谈交流,或接待选民,实实在在解决一至两件具体问题。这是一个上接“天线”、下接“地气”的活动室,在这里,百姓心声能够倾吐,困难有人惦记,一些积难问题有了解决途径。去年11月,长土尚镇长高村老农王望甫走进人大代表工作室,道出了一桩“磨”了他多年的烦心事:1983年,他把分得的2亩多农田“借”给3户邻居耕种,一晃30年过去,村支书换了3届,村组土地调整也搞了几轮,眼下村里进行土地确权,他想要回原来的承包地,别人却不认账了。镇人大副主席胡本超接访,把情况记下来,与4位代表一起,经过两个月的走访调查,才弄清来龙去脉,最终商量出解决方案。
代表们身在基层,与选民“面对面”,又经常见面,定时交流,时常能“碰撞”出一些关乎改革、发展、民生的“金点子”。近几年,代表们提出了加快职业教育、弘扬仙桃传统文化,防治水污染、治理畜禽养殖污染,保护建设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建议,为排湖开发建设确定了科学的定位,即建设“中国休闲谷”,为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。遍及城乡的“代表之家”,使上下沟通顺畅、即时交流无阻滞。
人大代表之于选民,如同鱼之于水。离开水的鱼儿难以生存。退出机制使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更为紧密,使人大代表高调亮证,主动作为,服务群众成为自觉。